赛车人工计划软件-两会圆桌 | “连麦”长三角 共话“一体化” _大皖新闻 | 安徽网

赛车人工计划软件介绍 /

你的位置:赛车人工计划软件 > 赛车人工计划软件介绍 > 两会圆桌 | “连麦”长三角 共话“一体化” _大皖新闻 | 安徽网
两会圆桌 | “连麦”长三角 共话“一体化” _大皖新闻 | 安徽网
发布日期:2025-01-26 02:15    点击次数:128

大皖新闻讯 近年来,安徽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坚持上海龙头带动、携手苏浙,扬皖所长,深入开展创新探索和攻坚突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正值安徽省“两会”期间,新安晚报、大皖新闻记者邀请专家学者、省人大代表等共话长三角一体化。

刘士林:探索科技、制度创新联动协同

“从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过去一年安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研究部主任刘士林说,比如安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39.8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新市民;加快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新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00个,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增长12.6%;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平均营收超百亿元……报告中的这些内容令他印象深刻。

刘士林表示,在长三角全域看,安徽的城镇化水平属于长三角的“潜力地区”。不久前国家发布了“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这是安徽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政策红利和战略机遇。

刘士林建议,安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不断深化城乡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思想文化观念变革,积极探索与沪苏浙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上联动协同,并在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文化传承、文旅融合、乡村全面振兴等领域有新的布局和更大作为,乃至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刘昕:加快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表示,2025年,安徽要加快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建成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为了实现“2030年营业收入达到2500亿元”的目标,安徽日前也出台了《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主任刘昕非常关注,“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关乎民众的生命健康,是极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健康安徽’建设起到关键支撑作用。”

这几年,安徽正加大对生物医药领域科技研发的投入,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吸引高端人才汇聚,攻克精准医疗技术、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研发等关键难题,促使高校、医院、科研院所与企业紧密相连,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

“这些举措,让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产业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养分’,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刘昕说,所以这次安徽“两会”,她特别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表述,“报告提出要建立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这依然是鼓励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化,对产业创新发展将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刘昕说,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下,安徽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长三角地区科研资源丰富,高校和科研机构林立,创新氛围浓厚。通过跨区域的产学研合作,安徽可以汲取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本地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在国产创新医疗器械研发与评价方面,安徽企业可以与上海科研团队合作,利用上海的高端人才和前沿技术,结合自身的产业基础和成本优势,推动产品创新升级。同时,借助长三角成熟的市场体系和便捷的交通网络,安徽的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品能够更快速地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出生在安徽桐城、如今在上海工作的刘昕,也希望自己能为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希望看到‘“健康安徽’加快建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贡献更大力量。”

张春龙:期待在社会治理、民生等方面加强融合

张春龙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所所长、研究员,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他亲眼见证了苏皖两省在产业园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享等多个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

张春龙认为,苏皖合作是加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长期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动态,2024年,与其他单位联合开展了苏皖调研活动,深入苏皖对接合作的第一线,实地考察了多个合作项目。”在张春龙看来,长三角区域,特别是江苏与安徽两省在社会治理和民生发展方面的融合发展,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社会治理方面,张春龙建议,两省应树立区域协同治理的科学理念,优化跨域治理的多元治理结构,推动立法、执法、司法层面的协同,打破行政壁垒,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在民生发展领域,两省应积极推动公共服务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比如,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提升民众的生活品质。此外,还应关注跨区域就业、社保等问题,推动相关政策的衔接与协同,为民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张春龙表示,南京都市圈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苏皖两省的加入,将有助于形成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这不仅能优化资源配置,还能促进区域内产业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同时,还将助力构建高效便捷的区域交通网络,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从而显著提升都市圈内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韩东成: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东成建议,安徽在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要持续发挥创新活跃的强劲优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完善前沿科技“沿途下蛋”机制,加速科技成果在安徽的转化落地,助力我省未来产业集群发展。

韩东成表示,我省科教资源丰富,科技创新是安徽推动持续发展的强力保障。但新兴科技成果,往往缺乏市场基础和培育,很难在初期得到市场的青睐。针对此类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政府宏观政策引导,及时投入资金及市场示范应用的支持。

韩东成建议安徽要扩大国有资本投资规模,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进一步明确我省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加大国有资本投资力度,提升投资能力和水平,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合作开发力度,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韩东成十分关注安徽科技人才的发展,他建议安徽深化校企合作产才融合,促进长三角高端人才共享。“我们省要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科技人才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企业需求与科技供给相匹配。”韩东成表示,在国家层面的统一谋划下,安徽已携手沪苏浙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议持续共建长三角国家实验室体系协同机制,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徐琪琪 余康生 刘旸 魏鑫鑫

编辑 许大鹏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资讯